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设计 > 正文

九经九纬建筑设计,九经九纬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九经九纬建筑设计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九经九纬建筑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秦汉时期都城的布局特点是什么?
  2. 从元大都开始,形成了什么都城模式?
  3. 北京城建成时间?

秦汉时期都城布局特点什么

秦汉时期的都城在设计思想和平面布局上都有自己的特点,是古代都城发展的新阶段。这一时期都城布局规划的特点有:

第一,这一时期的都城都是在大一统的局面下修建的,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第二,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都城分为宫城和郭城,国君及高等级贵族居于宫城,平民和较低等级贵族居于郭城的大小城之制相比,秦汉时期都城将宫殿、市、生活区纳于一个城郭之内,是皇城的布局趋于整齐有序,更有利于体现皇权至上的思想。

第三,秦汉都城的布局思想更趋近于《周礼 考工记》所追求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的理想都城模式,特别是西汉长安城尤为明显。

第四,西汉长安城和东汉洛阳城还充分考虑了礼制性因素,将灵台、辟雍、灵堂、宗庙、社稷等礼制性建筑建于南郊,对以后历代都城的修建都有影响

第五,秦汉时期的都城还充分考虑了园林设施

第六,从秦咸阳城到东汉洛阳城,宫殿布局从分散的形式向整齐的单一宫城制发展,直到东汉末年曹操受封魏王时营建的邺城发展为单一的宫城制。这个发展过程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皇权逐渐加强的一个过程。

第七,宫殿的建筑多***用减地留墙法,规模巨大,多属于高台式建筑。

秦汉时期都城的布局因史书记载较少,难窥全貌,只能从相关史料中得知一二:

其一、秦之咸阳,汉之长安都布置在关中平原上,后有大山(秦岭),前有大河(渭河),更有八百里秦川作为京畿之地,易守而难攻,是一块上好的风水之地。

用大秦帝国***中的描述,咸阳是建在北阪塬根至渭水河道,是宽约三四十里的广阔谷地。咸阳就要建在这片东西六十余里、南北三四十里的谷地的中央地带。秦国大良造卫鞅曾说“这巍巍北阪,乃天赐王座。这滔滔渭水,乃龙行于前。被山带河,南面而坐,正成王天下之大气象也。五德说以为,秦为水德,水性阴平,正应以法治国而大出于天下。渭水逶迤于王城,正应彰显水德之兆。佳水于前,北阪于后,正是聚合王气之形胜要地。”

咸阳后来被项羽一把火给烧了,汉朝建立后,不得不把都城建在旁边的长安。汉承秦制,在都城营造上跟秦相差不多,基本上是照搬照做并在此基础上扩建。

其二,都城的内部布局为:内部是八街九陌,划分为商业区、官署区、宫殿区、民居区等九个较大的区域。城内主要建筑群有长乐宫、未央宫、北宫、桂宫、武库等。未央宫由前殿、椒房殿等40余个宫殿组成。汉长安城的城墙均为板筑土墙,墙高8米,墙基宽16米,东城墙长5940米,南墙长6250米,西墙长4550米,北墙长5950米,共有12个城门,周长约25.7公里。因城墙建于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为迁就二宫的位置和城北渭河的流向,把城墙建成了不规则的正方形,缺西北角,西墙南部和南墙西部向外折曲,过去称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或称为"斗城"。

元大都开始,形成了什么都城模式?

元大都住宅布局与建筑模式初探 文章同时对元大都住宅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认为元大都住宅布局齐整,形式上与中原王朝都城无异。

都城是国家的统治中心。自西周起,各朝的都城大多建有大、小两城,小城为宫城,是宫廷、官府集中的权力中心,大城又称郭,其内安置居民。古人说:“城以卫君,郭以守民”,说明了大城、小城的不同作用。战国至五代(前475—960年)以来,都城都实行里坊制,把城内居住区建成用围墙封闭的里坊,把居民安置于里坊中,并实行严格的控制

回答问题:元中都历时9年才建设完成。但是忽必烈仍然保留了元上都,并正式确立两都巡幸制度。

上都靠北,适合夏季办公,又能迎合草原民族的“四时游猎,冬夏捺钵”的生活习俗;大都靠南,冬季更为舒服,还能照顾到治理南方的需要。所以,元朝的大汗就像候鸟一般往返于两地之间,“未暑而北,先寒而南”:初春时,从大都出发,北上来到上都,停留半年处理国事、避暑***;初秋刚至,从上都南下,回到大都,处理国事外加猫冬。从忽必烈开始,元朝的皇帝大都如此,年年往复。

从元大都开始,形成了规划都城模式,充分体现了街巷制都城的特点。历史上只有元大都是唯一一座在国家主导下按既定规划平地创建的街巷制的都城,并在明清两代基本沿用下来,充分体现了街巷制都城的特点,在城市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北京城的都城历史由来已久,从辽朝的南京,到金朝的中都,再到元朝的大都,以及此后明清时期的北京,逐渐由一个边关军事重镇上升为全国的政治中心.13世纪下半叶,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认为"大业甫定,国势方张,宫室城邑,非巨丽宏深无以雄视八表",决定在这片"东有潞河之饶,西有香山之阜,南有柳林之区,北有居庸之口"之地建立一座宏伟华丽的新首都,于是敕令刘秉忠设计修建大都(今北京),一举奠定了北京城的历史地位.元大都设有三重城垣,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有九经九纬的街道和纵街横巷制的街道布局,是中国古代建城史上的经典之作,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北京城建成时间

明清北京城的前身为1264年营建的元大都城。大都城设计时曾参照《周礼·考工记》中“九经九纬”、“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记载,规模宏伟,规划严整,设施完善。

1368年(洪武元年)八月,明朝将军徐达攻陷元大都。由于元顺帝不战而逃,城市未受到破坏,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但是由于城池过大,不利于防守,于是徐达决定将北城墙向南移2.8公里,放弃城北的城市建设预留用地。同时用城砖将城墙外侧包砌起来,以提高其防守能力

北京建城最早始于公元前1046年。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于1402年夺得帝位,于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1406年,开始筹划迁都北京,并在燕王府基址上营建西内。次年西内落成。1409年在昌平天寿山营建寿陵。1416年起,开始摹仿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1420年,建成紫禁城宫殿、太庙、太社稷、万岁山、太液池、十王府、皇太孙府、五府六部衙门、钟鼓楼,同时将南城墙南移0.8公里,以修建皇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此后又在北京南郊修建了天地坛和山川先农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九经九纬建筑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九经九纬建筑设计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